點我更多照片 |
創意寫作思考:
「卑南族男孩的祭典」雖然「文章形式」是一篇記敘文,但其實是要介紹祭典活動,前一個單元「好聽的故事」創意寫作了好幾篇故事,這個單元「歡樂的節慶」中「小鎮的柿餅節」一課,參考了備課趴老師分享的柿餅節導覽活動,那這一課就來點不一樣的,參考了教學指引溫老師的創意寫作「卑南族的傳說與祭典小書」,決定讓孩子認識卑南族的文化,再以表格的方式做整理。
寫作流程:
參考了教學指引的補充資料,加上上網找有關卑南族文化的資料,篩選幾項比較有趣的主題來做。以下是小書的教學流程,小書的編排次序因考慮篇幅和內容,和流程有所不同。除了部分圖片回家完成,幾乎所有寫作都在上課中完成,但不一定用到整節課,會視當天內容多寡決定教學時間。
一、 卑南族男孩的祭典:
為了讓孩子有動力,每次都要想一些不一樣的新花樣,到圖書室找立體書參考,選擇了簡單的跨頁立體書給孩子看,告訴他們畫完後,老師會幫他們做成立體的。
當完成貼上去,馬上有孩子開心的說:要帶回家給家人驚喜。
二、
卑南族的年祭活動:
三、 卑南族的起源傳說:
卑南族的起源傳說有兩個,一個是「石生」的傳說,卑南族人相信祖先是由巨石裂開所生的。巨石裂開出現了一名女子,她的眼睛長在膝蓋上,之後,她的腳後跟腫大起來,竟然懷孕了,不久,生了一個女兒。這個女孩長大後,遇到了因洪水逃難的男子,兩人相愛於是結為夫妻,他們就是後來卑南族的祖先。孩子們對於眼睛長在膝蓋上覺得有趣,空白處插畫紛紛說要畫這個。
另一個是「竹生」的傳說,卑南族人祖先是由竹子所生。遠古時候,在今天台東縣太麻里鄉美和村的地方,出現一名女神,她右手捧著石頭,左手握著竹子。女神把右手的石頭丟到地上,土地裂開跳出了一個人,就是後來阿美族的祖先。女神再把左手的竹子豎立在地上,竹子的上節裂開,出現一名女神,下節也蹦出來另一名男神。這一對男女神就是後來卑南族的祖先。
將溫老師指引提供的台灣原住民分布圖用投影片影印貼於小書,增加孩子的新鮮感。
四、 母系社會:
卑南族是母系社會,跟我們比較不一樣的有下面幾項,婚姻上,男子以入贅女方家為原則;氏族姓氏的繼承以女子為主;財產的繼承是母傳女;祭祀權的管理與責任也是由母親方面的女子來承續。然而這樣的習俗也隨著時代的改變而有所調適。上課中用比較淺顯易懂的詞語介紹,再將重點整理。
五、 飲食:
卑南族居住在台東,既有山又有海,食物來源不難理解,有自己耕種的稻、栗、甘藷、芋頭等;而副食則是狩獵的山豬,比較特別的是:雖然台東靠海,但是他們的魚貨來源卻是在河中撈捕的。卑南族有祭典時也和我們一樣會做粿(月桃小米括米粽包山豬肉)。
六、 卑南族的房屋:
每一種房屋的功能和居住的身分都不同,事前上網準備每一種房屋的圖片,上課中一邊介紹外觀和構造,一邊介紹功能和居住的身分。
其中,卑南族採行室內埋葬方式,在室內挖掘墓穴安葬,埋葬之後還要配偶的床移到墓穴上方,與死者反向而睡稱之為陪靈,聽起來還蠻恐怖的。
其中,卑南族採行室內埋葬方式,在室內挖掘墓穴安葬,埋葬之後還要配偶的床移到墓穴上方,與死者反向而睡稱之為陪靈,聽起來還蠻恐怖的。
在沒有深入了解卑南族前,原住民的服飾沒什麼差異,經過這一次備課,才知道每一個族的服飾特色都不一樣,以十字繡法最普遍,人形舞蹈紋是卑南特有的圖案,別具一格。
卑南族的服飾上主要區分是依據著年齡階級制度產生不同的類型,在不同的年齡階層:幼年、少年、青年、成年、與老年(各社群的年齡階級制度略有差異)有明顯的服飾表現手法,也因此衣服具有強化族人自我身分認同的功能。
八、 封面設計:
九、 封底設計:
十、 圖騰設計:
圖騰也是原住民特有的文化,所以在小書每一頁上方都留一條長方形來做圖騰設計。菱形紋是卑南族織布的特色,邊緣加上三角形、鋸齒紋、直紋、方格紋等,但孩子們的設計我並沒有侷限於此,只要他們設計連續圖案都可以,所以圖騰多元化。
十一、小男孩棒偶:
教學心得與省思:
做之前,完全無法想像小書完成後會是什麼樣子,但是隨著一步一步完成,佳作的出現,忍不住和同年級老師分享,孩子的能力又提升了,這一切都值得了。因時間的考量,隔壁班老師也忍不住做了部分。
創意寫作大多在學校完成,我希望家長知道孩子在學校學了些什麼,所以我喜歡出一些可以回家和家長互動的作業,這一次也請孩子回家拿著棒偶介紹卑南族給家人。
在學校先請幾個孩子做示範,其中有一個故意用原住民的聲調來介紹,逗得大家哈哈大笑,沒想到回家後也有模仿,家長還在聯絡簿留言,覺得老師這個教學很特別,並幫孩子寫了正向的評語。
在學校先請幾個孩子做示範,其中有一個故意用原住民的聲調來介紹,逗得大家哈哈大笑,沒想到回家後也有模仿,家長還在聯絡簿留言,覺得老師這個教學很特別,並幫孩子寫了正向的評語。
創意寫作不見得每個家長都認同,這項作業我採鼓勵性,不會嚴格要求,作品品質差異大,不增加不喜歡的家長和孩子的負擔,只要適度的鼓勵,孩子大多喜歡做,家長大多也是肯定的,所以要做下去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