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12月14日 星期日

客家擂茶體驗活動及寫作

翰林三上國語 第十二課客家擂茶
●教學思考
    「客家擂茶」這一課是記敘文,敘述作者回到新竹阿公家,他會泡擂茶給作者喝,從而介紹擂茶的口味、食材、發明者、作法、過去及現在的用途等  
    看到這課馬上想到去年學校辦的客家親子日的「擂茶體驗活動」(我們學校並不是客家學區),不如也讓小朋友動手做再來個體驗式作文,誠如溫老師所說:「小朋友親身體驗,然後我們又有系統的將孩子的活動歷程和感受,一一引導用文字記錄下來,這就是最好的語文科教學」。




●體驗活動實施流程
一、活動前的準備:
工具:擂缽及擂棍。
材料:芝麻、花生、茶葉、糙米香、糖、鹽、麵茶等。
說明:向主任詢問去年活動的工具及材料的準備,主任熱心的指點明燈,工具是跟康軒借的,綠茶粉也是請康軒幫忙買的,但是綠茶粉比較貴,建議可以改用麵茶。我想版本是翰林,所以問翰林業務,果然有工具借到了,再邀同年級兩位夥伴要不要做,她們都十分贊同,住在鹿港的同事說鹿港的花生和麵茶好吃,就由他準備,而我買了芝麻,到全聯找玄米,但沒找到,同事回大甲就改買糙米香,其他材料及器具就自己從家裡帶了。
二、實施流程
1.分組:
    將班上孩子分成六組,每組四人。(借到七組工具,一組老師自己體驗)
2.介紹工具及材料:
    先向孩子介紹工具,擂缽是陶器容易破,拿的時候要特別小心。擂棍通常是以芭樂、油茶樹榦為主要取材,長約四十公分鉅切後陰乾,再去皮即可使用。材料是三班老師分工,利用假日特地去買的。
3.觀察:
    將擂缽及擂棍一組一組擺放在桌上,並將芝麻、花生、茶葉倒入擂缽中,請孩子觀察顏色、形狀、大小、味道。
4.擂茶體驗活動:
    為了讓每個孩子都參與,剛開始請他們每人擂5分鐘就要換人,等一輪輪完,還有力氣的可以繼續擂,直到變成泥狀,請孩子觀察顏色、味道。
5.加入其他食材:
 (1)甜的:加入糖及麵茶,再倒入熱開水攪拌。
 (2)鹹的:加入鹽巴及糙米香,再倒入熱開水攪拌。
6. 品嘗活動:
    品嘗前請先觀察顏色及聞聞氣味。為了讓孩子有喝下午茶的氣氛,有請他們吃之前家長運動會提供的鬆餅,度過愉快的一節課。
注意事項:
    為了避免被熱水燙傷,加水的動作由老師處理,並提醒孩子攪拌和喝的時候要特別小心,不要燙傷。

●寫作教學
    同事zoo說她每個教學單元,會盡量讓孩子完成一本小書,透過多元的呈現,激起孩子的寫作動機。之前不是寫在作文簿就是心情小語簿,我想變化一下也好,做個簡單的階梯書好了,利用假日在家裡先把階梯書訂好,多出來的加上不同的顏色,小小變化,視覺效果好多了,可以用來寫標題。
第一面是名稱及簡單設計插畫。
第二面把這課的教學重點放進去,因為段落大意已經在習作寫過了,所以請他們簡單的寫出課文重點 ,為了節省時間,我設計表格,再利用空白處寫出大意。
第三面和第四面就是體驗活動的寫作了,為了避免孩子草草了事,每一段的寫作引導單有規定字數,但這兩面請他們自由發揮,空白處就是畫圖。
第五面:貼引導單。

●教學省思
       多年的教學,大部分都是低年級,所以非常注重實物的操作和體驗,但過去很少完整的要孩子們記錄下來,活動結束就什麼都沒了,透過寫作孩子學會思考,孩子說擂茶很辛苦,難怪課本上說客家祖先是勤儉的,自己體驗過就知道辛苦了。
       孩子說甜的擂茶很好喝,但鹹的苦苦的不好喝,因為只有家糙米香,沒有加上麵茶,跟同事分享後,他們班鹹的也加入麵茶,就好喝多了,有了第一班的經驗分享,其他兩班的體驗活動更順利,所以教學要互相分享,吸取經驗。
       大致上看了孩子的寫作,雖然錯字不少,批閱可能要花上一段時間,但是從文章裡可以看出他們當天的興奮,班上其實有多位語文能力不佳的孩子,也很努力地想表達當天的活動,每個孩子都寫得滿滿的,活動是值得的。最後問孩子有什麼話對老師說,孩子就懂得感謝老師及翰林叔叔為活動的準備,不知道如果沒有提醒,有多少的孩子會懂得感恩?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